容易分心吗?不能离开手机吗?玩手机上瘾是精神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決定將「電玩成癮 (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疾病,並於今年六月18日生效。「電玩成癮」的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玩電子遊戲、常將電子遊戲放在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亦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等等。
據世衛標準,要判斷是否屬於「電玩成癮」患者,被診斷者的沉迷電玩行為必須導致其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方面面臨重大傷害,而且至少持續一年。
世衛指出,與電玩相關的健康問題不限於「電玩成癮」,還包括身體活動不足、飲食不健康、視力或聽力問題、肌肉骨骼問題、睡眠不足以及社會心理功能問題等等。
1、【无手机恐惧症】典型症状是不愿关机、总想看看有没有未接来电或者新信息、连接不上网络时会感到焦虑、经常给电池充电以及带着手机去卫生间。
2、【“鼠标手”、“触屏指”】经常用大拇指玩智能手机的人,其手部肌肉长时间保持快速、紧张的运动,易导致手指、腕部关节过度劳损和手部肌肉痉挛。
3、【干眼综合症】长时间地盯着屏幕,会导致干眼、眼睛疲劳酸痛、头痛及视力模糊等。
4、【“低头族”增加患脊椎病的可能】人类的头部重量约4.5公斤,身体长时间前倾,会让脊柱承受过多压力,导致颈部、头部和肩部疼痛。
5、【手机通话过长致听力下降】
6、【幽灵震动综合症】手机虽然没有响起铃声,但用户却产生这种错觉。手机在震动,幻响。
7、【睡梦中发短信】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入睡后两小时内,除了在睡梦中发短信而不自知,会产生令人尴尬的对话外,还会打乱深度睡眠进程,导致人起床后感到精疲力竭,影响大脑功能。
8、【自拍是种“病”?】迷恋自拍可能是年轻人自恋或极度自卑,缺乏自信或自我意识的明显标志,可能使他或她出现其他问题。
9、【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著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
由于韩国打电动人数超多,韩国政府早已抢先世卫,在2016年 将电玩游戏归类为上瘾物,像毒品与酒精一样,将电玩成瘾视为疾病进行管理。
早在2014年新加坡一些精神病专家已向卫生部门提议把网络成瘾症和手机上瘾症列为精神疾病。
新加坡鹰阁医疗中心(Gleneagles Medical Centre)的精神病医生Adrian Wong指出,手机上瘾和网络成瘾应被列为一种精神病。许多患者过度沉溺上网和社交媒体,导致焦虑症状。一位18岁男孩,因网络成瘾,垢面蓬头、胡渣满面,被父亲拔掉网络线后痛苦难耐,必须送医接受抗忧郁治疗。
新加坡中央医院医生Tan Kian Hian指出,智能手机出现令“低头族”比比皆是。青少年在走路、排队甚至过马路的时候都在玩手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助理教授Teresa,他对手机上瘾的定义是这样的:用户不停查看手机;或者用户当无法使用手机时表现对数码设备的渴望,感到焦虑,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他同时指出,父母不能为了安抚哭闹的孩子而给他们玩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去年南阳理工大学的一群本科生就在校内发起名为“把手机调到朋友模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和朋友或者恋人一起的时候把手机放下。新加坡计划在今年年中对学前儿童父母开展“网络健康”教育,教导父母不要过早让孩子接触数码设备。
中国专家则表示,现在人离不开手机与其说是上瘾、有精神疾病,不如说是依赖手机作为逃避工作的借口。人们应该少玩手机,更应该充实自己的生活。
手机上瘾并非年轻人的专利,年近50的钟先生今年才换了智能手机就有了相见恨晚的感情。“现在网上什么资讯都有,我拿个手机天下大事都知道了。”
南京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俞旋表示∶大多数长时间玩手机的人并非精神方面出了问题,而是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很多人玩手机,说自己有瘾其实是不想好好工作的借口。如果有正确的生活态度,生活过得很充实,也没必要天天挂在网上。”
电玩成瘾(gaming disorder)如何诊断与治疗
电玩是否占据你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
从起床开始,电玩是不是你最常想的事?
如果因为电玩影响日常作息,或许已经对电玩上瘾,患上“电玩失调”。
国立成瘾治疗服务专科顾问医生张炜彬说:“诊断准则包括:无法打电玩时会出现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试图少打电玩却无法成功,欺骗家人或其他人自己有多沉迷电玩,利用电玩逃避或舒缓消极情绪,以及因为电玩阻碍工作、学业或感情。”
电玩失调症的初期症状和体征包括:
- 花极多时间打电玩
- 为了打电玩而迟迟不睡,结果缺乏休息
- 因为打电玩而忽略生活大事
- 无法打电玩时,会感觉烦躁、焦虑不安
- 因打电玩影响正常作息,例如旷课或没有上班
2016和2017年,约50人因电玩行为问题而向国立成瘾治疗服务求助,求助人数维持在稳定水平;其中,10岁至19岁的青年人数占最大比例。
张医生说:“电玩失调和其他成瘾病症有许多共通处,所以许多治疗原则都可以应用于此。世界卫生组织的决定不会影响我们采取的介入方式,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以及因为电玩行为问题而造成的障碍。治疗时间因人而异,因为要看电玩行为问题有多严重,以及患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心理健康疾病。”
电玩失调的治疗由国立成瘾治疗服务的治疗团队携手进行:心理医生会评估个别患者的问题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同时患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或焦虑症。如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或须采取药物治疗。此外成瘾辅导员会利用动机式访谈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这是一种强调协作的对话技巧,目的是强化自我改变的动机和意识。张炜彬医生解释:“动机式访谈法是关键技巧,因为很多时候,患者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成瘾问题有多严重,也抗拒改变。”
此外,辅导员会采取其他针对行为和认知的策略进行辅导。“行为策略”包括帮助患者策划日常活动,以正常活动取代电玩。“认知策略”则有助改变患者对于电玩的偏执。要是患者还在求学,辅导员也会和校方协调,帮助患者重新适应学校环境。
要知道自己是否对电玩或互联网上瘾,
可登录国立成瘾治疗服务官网,使用网上自我测试:
如果怀疑家人或朋友患上电玩失调症,张炜彬医生建议:和对方谈谈,表示关心;要是无法好好沟通,可把相关求助资讯放在对方容易看得到的地方。
智能手机普及化,越来越多人机不离手。除了电玩,手机和互联网也可能让人成瘾。要知道自己是否过度使用手机或上网,可利用一些应用程序(App)或网络工具记录自己的使用习惯。
张炜彬医生说:“了解自己的使用习惯,有助认清自己是否过度沉迷于某些东西。”
至于孩童,家长可以透过下列方法培养良好上网习惯:
限制孩童上网或使用电脑、平板或手机的时间。
和孩子预设固定电玩时间。
由家长在电脑或平板上设定上网限制(parental control settings)
家长应知道孩子在玩哪些电玩。
把电玩器材摆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方便家长监控电玩时间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電玩成癮列精神病 專家主張全家治療
加拿大資深輔導員黃承斌指出,他在該領域工作十多年來,發現電玩成癮現象日趨嚴重,不少患者「病入膏肓」時才來求助,且多數是其親友代為求助。
有大學生就認為,跟其他玩家一起在線參與的遊戲,往往會較易成癮。
全家治療時需作180度轉變準備
他分析說,出現「電玩成癮」的原因和其他成瘾症,如吸煙、吸毒、賭博等类似,多数是在人们需要面对压力时,转而寻求一种较为熟悉的活动来舒解压力与焦虑。卑詩省列治文市電玩成癮者約有六成為亞裔,而年輕人出現成癮問題不純屬個人問題,更是整個家庭的問題,亟需全家人一起努力才能改變。
因此,在治療成癮症時,輔導員會了解造成壓力的根本原因,從而將該壓力先去除,才可解決「電玩成癮」問題。
黃承斌更指出,造成成癮症並非患者一個人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整個家庭造成。他稱不少亞裔家庭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施加很大壓力,有的堪稱「殘忍」,更有許多家長將自己的心情好壞,完全寄託在孩子的成績單上。他說,家長不能要求孩子為自己的心情負責,孩子的人生更不是為了家長而活,因此在對「電玩成癮」的治療上,輔導員將會對家庭整體進行治療,有時甚至成癮者本人不出現都沒有問題。他說,家庭在治療電玩成癮者問題時,全家都需要做好180度大轉變的準備。如果家人對成癮者進行責罵,家庭氣氛不和諧,治療效果只會變糟。
黃承斌還表示,家長應積極幫助孩子參與非電子類活動,同時家長自己減壓,從而減少帶給孩子的壓力。若出現成癮問題,應及早向專業人士或機構求助,如列治文癖癮服務協會(Richmond
Addiction Services Society)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